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中醫治療篇


前言

上一篇文章與大家介紹了『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疾病成因,我們可以知道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往往是在生活的不自覺中慢慢累績產生的。

這樣的疾病進程,並不像是感冒或是某些急性感染、發炎疾病,具有『明確的致病因素,同時病程較短,可逆性高』,醫生大多可以容易的將其根治。

相反的是,因為造成疼痛不適的影響因素實在過於眾多繁雜,也許光是一個肩部的疼痛,可能涉及到脊椎的曲度、肩胛骨的活動空間、胸肌背肌的張力平衡、甚至是前臂手部的肌束緊繃、旋轉等情形。

同時,患者的『身體條件』,也會顯著的影響到所需要治療的頻率、次數,更重要的是疾病的預後程度差異。
(同樣的腳踝扭傷,年輕人跟老人所需要的痊癒時間,可想而知的完全不同,有舊傷宿疾在身的人也會讓疾病難以根治。)

今天,就來帶著大家一起簡單了解,中醫針對『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的治療方式,以及疾病的治療目標與成效吧!



治療三部曲

消炎止痛

一般而言,肌筋膜疼痛症候群與其他類型的軟組織受損疾病相似的是,同樣都會伴隨有『組織發炎的現象』,它『或許是造成疼痛的原因,也可能是疼痛之後才發展的結果』。

但是不論是何者,身體處於發炎狀態都會使組織修復情形不佳,也會容易產生其他的不適感,因此消炎止痛會是我們治療的首要目標。

以中醫來說,我們經常使用內服中藥湯方粉劑、外敷草本藥膏、中藥薰蒸、外用藥洗、針灸,來達到患處消炎止痛的效果,同時內服藥物也可以幫助身體建立良好修復狀態,使組織復原期縮短,這是單純使用消炎止痛藥物無法達到的效果。


張力平衡

軟組織的張力平衡在過去現代醫學大部分的治療中,並不是被首要重視的項目,因為對於現代醫學系統而言,軟組織、肌筋膜概念的發展建立,都是在近十幾年來才逐漸形成。

同時因為在實驗研究的設計困難(很難用實驗完全詮釋筋膜受到改變的狀態,包括近幾年筋膜的功能被認為與其中的水分含量有相當關係,這些都是不易解釋的部分)軟組織張力平衡在現代醫學使用的情形尚不主流,大多只能在物理治療所、徒手治療所可以見到。

而中醫的相關治療則是從古自今以來都有使用,只是相關的治療原理機轉被逐漸證實也是近幾年才開始的事情,像是先前筆者所介紹的相關文章,針灸拔罐傷科手法,都是經常於臨床上被使用來改變肌肉、筋膜等軟組織的張力關係的治療方式。

結構強化

結構強化的部分事實上往往才是是否能夠『根治疾病』的關鍵所在。
對於現代人而言,並不像古時的工作生活環境較容易發生跌打損傷的問題,臨床許多的疼痛主訴患者,往往不具有『外傷因素』,反而大多是屬於肌肉組織不足負荷使用而造成的『勞損型傷害』,而如此勞損型傷害在治療之後需要透過強化結構才能防止疼痛的反覆發生。

像是常見的膏肓疼痛,可以說是非常標準的現代型疾病,可能源自於部分肌肉過度缺乏使用,失去功能性、使其他肌群負擔增加,進而造成整體結構的不平衡,如:上交叉症候群

因此在消炎止痛、張力平衡之後,我們所需要做的便是針對結構的強化,經由不同的運動類型鍛鍊,可以達到各方面的強化,如:阻力訓練可增加弱勢肌群的強度、太極可以助益筋膜連貫性、瑜加則是幫助筋膜延展性、功能性訓練可以協調各肌群之間的連動關係。




中醫治療方法


中藥使用

中藥的使用主要分為外用和內服。
最常使用的外用藥物方式,像是外用藥膏貼布,藉由不同的中藥物選擇使用,可以具有改善局部循環、消腫消炎、止痛的效果。

中藥薰蒸、藥浴薰洗則是藉由適度溫度的刺激,藥物的滲透,致使患處的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使新陳代謝旺盛、局部組織營養和整體機能得到改善,進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內服中藥的部分主要是針對幫助整體循環、加速身體修復機能,選擇上則有科學中藥粉或是中藥水煎劑的選擇。

臨床上,使用科學中藥粉合併水煎劑煎服,可以使藥效更得以發揮,尤其許多中醫所謂『舒筋活血』的藥方,在水煎藥的使用效果上較科學中藥粉劑來得快速有效。


針灸治療

針灸的治療方式,在肌筋膜疼痛的初期,可以有效鬆解筋結、放鬆局部肌肉,達到調節軟組織張力的效果。

另外,藉由細針刺激表淺筋膜的淺刺方式,若同時配合傷科手法操作,可以達到喚醒肌筋膜的連動性,將筋膜由淺至深達到平衡、使肌肉的活動改善。

針對頑固性的肌纖維沾粘、筋結點,則可以使用『恢刺』手法使其鬆解,或是改以針刀器械進行細微切割,使沾黏的組織鬆解,進而幫結構製造出更大的活動空間。


拔罐治療

詳細理論機轉可以參考-『認識中醫-IV 拔罐潮流』

臨床上,我們藉由真空負壓吸引,使得表層筋膜與下方的組織之間產生分離的相對空間(把皮肉稍微拉開來)。同時患者配合進行主動運動,進而使筋膜層沾黏組織鬆解,使關節和肌肉的活動、連動性更好。


徒手治

徒手治療近幾年不論在中醫或是物理治療界都非常盛行,因其花費人力、時間、醫療資源的成本較高,一般會以自費的方式進行。

徒手治療在中醫圈大約可以分為硬組織傷科手法(整脊相關)、軟組織傷科手法(筋膜相關),兩者各有其優點及較擅長的疾病類型。

硬組織傷科手法講求快速、俐落的方式,以調整關節、韌帶空間為主,尤其善於脊椎相關疼痛與神經疾患,藉由牽引、拔伸、旋轉等方式,調整關節腔空間、復原結構錯位情形。

軟組織傷科手法則有各種類型及學派,但大多主要以放鬆筋膜、肌肉為優先,然後在順理肌肉筋膜的走向之後,同時藉由被動活動的方式,重建人體的運動力線,使患者的肢體活動情形更加流暢、自然,而在軟組織的活動重建之後,關節骨骼結構也能被調整復位。


刮痧治療

刮痧目前使用在肌筋膜疼痛疾患的情形十分普遍,大部分的人因為台灣的文化背景,不一定會到中醫診所使用,而是大多在家自行操作。

近年來在國外的物理治療界、運動醫學界,刮痧也是一種非常熱門的治療方式,我們從許多資料影片,都可以看到國外治療師使用刮痧技術解決肌筋膜疼痛疾患

但與一般民眾所知的刮痧方式差異甚大的是,刮痧技術不只是用於『中暑後使用、達到出痧退熱的目的』,更有許多對於治療肌筋膜疾患的益處。

刮痧在現代醫學的理論解釋上,藉由摩擦、刮削皮膚表面的動作,可以增加表面微循環、改變筋膜張力、鬆解微小沾黏情形,因此,若是針對肌肉紋理走向、經過精確操作後的位置可以得到許多益處,如:減少疼痛、活動程度改善、消腫消炎等等。


結語

在針灸傷科門診裡,充斥著各種原因造成的軟組織疼痛疾患,而因為結構失衡、失能,進而造成勞損的『肌筋膜疼痛症候群』,在其中最為常見。

正如前言所說的,軟組織的疼痛問題若非是外傷所致,許多都是經年累月、逐漸累積的傷害。同樣的,要將疼痛問題徹底的解決,治療上勢必需要花上不少的時間,而不會是簡單的幾次治療就能達到。

而在治療之後,更重要的是患者本身如何去維持良好習慣,甚至是強化身體的結構,才能讓疼痛問題不再輕易的找上門。



【陳家駒醫師門診資訊】





留言